最新消息
最新消息
Latest News
—導覽&講座活動報名成功名單公告—
感謝大家熱烈報名「織事-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」2023年2月19日系列活動!
【織品保存修護特展-導覽活動】

活動日期:2023年2月 19日(星期日)
活動時間:10:00 – 12:00
活動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_雅堂館(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)
報到時間:9:30開始報到
【織事講堂】刺繡工藝保存與修護專題講座

活動日期:2023年2月 19日(星期日)
活動時間:14:00 – 17:00
活動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_雅堂館(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)
報到時間:13:30開始報到
講者陣容:莊央姍(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 刺繡研究發展中心織品 修護師)、吳登興(北港飛龍團團長)
——活動報名額滿公告——
感謝大家熱烈報名2/19上午與下午場的導覽與講座活動,活動已經全數額滿囉!
由於場地空間有限,此次活動提前額滿報名,若對織品保存修護有興趣,歡迎持續關注,我們將於四月份舉辦第三場次「織品保存修護特展-專題講座」與導覽活動。
報名成功資訊將公告於在官網,活動日前若有任何變動,我們將會在官網上公告
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 導覽活動花絮





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第一場講座「Zoom in織事專題講座」花絮





2023
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【織事講堂—刺繡工藝保存與修護】專題講座
展場內一件件瑰麗的刺繡,在歷史放大鏡下,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驚人身世呢?一起跟著專家們在穿針引線中解謎吧!
日治時期隨著宗教與商業活動的發展,臺灣繡莊產業漸具規模,刺繡工藝走往興盛。民國時期除了宗教繡品外,刺繡產業也開始朝向藝術繡與機器繡發展;如今臺灣繡品甚至與服裝設計師合作,登上紐約時裝週,備受國際矚目。
從為神明縫製的衣衫,到民間收藏的傳家寶,臺灣刺繡這項無法被取代的工藝該如何傳承,而傳統繡品種類又有哪些?如何保存與修護才能延續生命?
就讓大師們娓娓道來。織事講堂,開講啦!。
指導機關:文化部
主辦單位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執行單位:文弘文化有限公司
時間:112年2月19日(星期日) 下午二時 – 五時
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雅堂館 (視疫情調整講座形式)
地址: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 362 號
報到:活動當天請於開場前15分鐘抵達報到,並出示報名成功通知信畫面
2023
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【導覽活動:場次二】
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為推廣國人對織品文物保存與科學修護的認識,特舉辦「織事-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」,展示近年織品修護成果及其作業方法,透過寓教於樂的展出形式,讓參觀者在多元互動中了解織品科學檢測方法,分析文物劣化成因,並串連臺灣傳統工藝技術,擬定屬於臺灣織品的修護方針,進行修護作業與維護管理。
特於展覽期間為讓使參訪民眾能更深入認識展覽,特別設計涵蓋國小至成人學習階段之三個場次導覽活動,內容由淺入深、提供多元資源以豐富教育知能。導覽內容分為「織品的修護者」、「織品的修護之旅」、「日常裡的織品保存方法」、「織品師體驗小遊戲」、「傳統刺繡技法」五大主題,讓參觀者能更貼近織品修護專業、了解修護案例不同面向之工作流程,增加大眾多元學習平臺,並重視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,在日常生活中灌輸全民的文化意識。
指導機關:文化部
主辦單位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執行單位:文弘文化有限公司
時間:112年2月19日(星期日) 上午十時 – 十二時
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雅堂館
地址: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 362 號
報到:活動當天請於開場前15分鐘抵達報到,並出示報名成功通知信畫面
—導覽&講座活動報名成功名單公告—
感謝大家熱烈報名「織事-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」11月5日系列活動!
【織品保存修護特展-導覽活動】

活動日期:2022年11月 5日(星期六)
活動時間:10:00 – 12:00
活動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_雅堂館(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)
報到時間:9:30開始報到
【ZOOM IN 織事】專題講座

活動日期:2022年11月 5日(星期六)
活動時間:14:00 – 17:00
活動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_雅堂館(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)
報到時間:13:30開始報到
講者陣容:林雅娟、張珊榕、陳俊宇(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修護/檢測人員)
2022【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】導覽活動
特於展覽期間為讓使參訪民眾能更深入認識展覽,特別設計涵蓋國小至成人學習階段之三個場次導覽活動,內容由淺入深、提供多元資源以豐富教育知能。導覽內容分為「織品的修護者」、「織品的修護之旅」、「日常裡的織品保存方法」、「織品師體驗小遊戲」、「傳統刺繡技法」五大主題,讓參觀者能更貼近織品修護專業、了解修護案例不同面向之工作流程,增加大眾多元學習平臺,並重視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,在日常生活中灌輸全民的文化意識。
指導機關:文化部
主辦單位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執行單位:文弘文化有限公司
時間:111年11月5日(星期六) 上午十時 – 十二時
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雅堂館
地址: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 362 號
報到:活動當天請於開場前15分鐘抵達報到,並出示報名成功通知信畫面
2022【ZOOM IN 織事】專題講座報名表
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為推廣國人對織品文物保存與科學修護的認識,特舉辦「織事-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」,展示近年織品修護成果及其作業方法,透過寓教於樂的展出形式,讓參觀者在多元互動中了解織品科學檢測方法,分析文物劣化成因,並串連臺灣傳統工藝技術,擬定屬於臺灣織品的修護方針,進行修護作業與維護管理。
為深化參訪民眾對織品保存修護知識的瞭解,特於展覽期間辦理三場主題講座,以演講、討論等方式進行跨域之交流,分別講述「ZOOM IN 織事」、「織品文化的脈絡」、「不一樣的織品」等三個主題,藉此凝聚織品修護人員、檢測分析人員與藝術工作者的向心力,亦將織品經驗帶到講座現場與夥伴交流、討論,使更多民眾更認識織品文化資產,作為日後推廣保存修護文化教育之基礎。
把一塊古老的織品放在顯微鏡下,究竟會看到什麼呢?
古老織品可以窺見祖輩的技藝與創意,也能從中解讀當時社會狀況,經緯之間,綴出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史。然而,織品的材質分類複雜、各個年代的工藝技術也具多樣性,織品修護師究竟是用哪些儀器來觀察、又是如何解讀時代背景,如何判斷成分與劣化原因呢?
「織事-2022織品保存修護特展」第一場講座特別邀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 中心(後簡稱文資中心)的修護人員與檢測分析人員,一同暢聊文物修護工作的秘辛,邀請大眾深入認識織事之美。
講座內容分為三個主題:
(一) 什麼!?原來織品科學修護與我們這麼有相關! ─ 織品文物為何需要科學的介入?科學儀器下可以看到什麼?
(二) 修護師與檢測師是什麼?合作的種種搭配又是甚麼呢? ─ 檢測分析人員與修護人員工作職責以及配合模式。
(三) 修護師與檢測師的職涯大挑戰!? ─ 透過修護實例,說明檢測人員如何分析織品的成分、結構與工藝,修護人員如何擬定適當的修復方針及合宜的技術與材料。
指導機關:文化部
主辦單位: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執行單位:文弘文化有限公司
時間:111年11月5日(星期六) 下午二時 – 五時
地點: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雅堂館 (視疫情調整講座形式)
地址: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 362 號
報到:活動當天請於開場前15分鐘抵達報到,並出示報名成功通知信畫面